“不想打仗就滚”
新疆加勒万河谷,这里是中国西部的边境线,对面就是印度的军营。
2020年4月份开始,印度边防军试图单方面改变边界管控现状,在边境搭建便桥,修建道路。
甚至,几次三番挑衅我国戍边的解放军战士。
边境局势陡然升温。
2020年6月,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,再次越境。
我军团长祁发宝,按照处理边境事情的惯例,仅仅带几名官兵前往交涉。
却遭到了对方的蓄谋暴力。
他们人多势众,来势汹汹。
而他,赤手空拳,不顾生死,阻拦外敌入境。
这一次,是殊死搏斗。
四周,是伺乱而动的黑压压的敌军。
身后,是大写的两个字——中国。
强敌当前,祁发宝团长毫无惧色。
即使被敌军的钢管,棍棒和石块打得头破血流,他也依然没有一丝畏惧。
增援很快就到了。
我军再一次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打斗。
印军不敌,被打得四处逃窜,连连后退。
在这场斗争中,印军20人丧生,100多人受伤,还有十人被俘。
而我方的祁发宝团长,身负重伤,他的头部更是被砸伤,鲜血直往外涌。
另外还有四名战士,在这场激战中,不幸牺牲,永远地告别人世。
对于这场战来说,毫无疑问,我们胜利了。
但我们同时也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代价。
那个叫王焯冉的战士,才23岁。
那天,他和战友们连夜渡河增援一线。
在蹚河时,王焯冉一只脚被卡在了水下巨石缝中。
危急时刻,他将战友猛地推向岸边:
“你先上,如果我死了,照顾好我老娘!”
33岁的营长陈红军,在看到团长祁发宝受到攻击重伤倒地后,当即带着官兵,冲进“石头雨”、“棍棒阵”营救团长。
很快,他成为了印军重点围攻的对象,最终战死沙场。
还有四个月,他就要成为一个孩子的爸爸……
那个叫肖思远的战士,在弟弟的眼中,是个特别仗义的人。
那天,在奋勇突围后,发现还有战友被围攻,他再次冲向前去,拼死营救战友,用身体为战友遮挡石块、棍棒的攻击。
“他是为了救人而牺牲的。”
他在日记中写道:
“走在喀喇昆仑,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,脚下的每一寸土地,都是祖国的领土,无比自豪!”
他们用生命,为我们的祖国,筑起了巍峨的界碑。
赤胆忠魂,皆为祖国。
哪怕风似刀山如铁。
也无法撼动我的中国心。
“宁将鲜血流尽,不失国土一寸!”
青春的胸膛里,每次响起这句话,都让人激情澎湃,热血沸腾。
“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”
牺牲的战士里,还有一位年龄最小的烈士。
他叫陈祥榕,才19岁。
他曾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战斗口号:
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。
看完这句话,不禁泪盈于睫,心潮澎湃。
他是这么想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2019年7月,陈祥榕高中毕业后报名参了军。
“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,到前线去。”
“苦怕什么,去部队不吃苦还要享福?”
为了能到一线部队去,他刻苦训练,早上5点便起床,顶着严寒跑步锻炼。
一周集训下来,陈祥榕表现亮眼,随即被派往数千公里之外的新疆。
在日记本上,陈祥榕对一次战斗这样记录:
“面对人数远远多于我方的外军,我们不但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,还顶着石头攻击,将他们赶了出去。”
2020年6月那场激战中,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。大敌当前,毫无惧色。
战斗结束清理战场时,人们发现一名战士紧紧趴在营长身上,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。
这名战士,正是陈祥榕。
他牺牲了,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岁。
19岁,很多人在网吧通宵,在宽敞的教室里享受着自由的时光。
而他的19岁,却已经筑成了祖国的山河。
未来的所有可能,已经与他无关,他永远都看不到,19岁之后的光明未来。
想到这些,忍不住泪流。
青山有幸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。
他的故事,已经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。
这些戍边战士,把青春和热血,奉献给了祖国,奉献给了无数个陌生的我们。
这一份爱,清澈而坚韧,柔软而炽热。
每每读到,便涌起无限的感激。
边疆风沙大,条件艰苦,但似乎从来没有听到他们喊过苦,叫过累。
加勒万河谷气候严寒,一般人根本无法承受得住。
为了让自己抗寒提神,从来不吃辣椒的祁发宝团长,硬是在半个月之内,吃下了30多包朝天椒,整个嘴唇都起满了水泡。
利刃一般的大风刮过,嘴唇像被割裂,生生地疼。
他说:“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我的选择,但我无怨无悔!”
我曾经以为,英雄的模样,只能在书里看到。
后来才发现,英雄就在我们身边,他们的故事,让我们深深动容。
他们用实际行动,诠释了什么叫做“清澈的爱”。
是那一张张被强紫外线晒伤的脸: